岐山县党建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 正文
【乡土岐山连载⑥】梁彬:再访“岐人张”—马勺脸谱传承者
时间:2019-08-16 08:15 来源:未知   作者:网站管理员   编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

今天带来第六期梁彬:《再访“岐人张”—马勺脸谱传承者》。

 

 梁彬 

现任岐山县委组织部科员。

人生格言:“人生如果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理想如果没有实干,那跟做梦有什么不同?”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张选武已经用细砂纸将二十个桐木做成的马勺打磨完毕,他要制作一种当地岐山人的传统特色手工艺品——马勺脸谱。

  岐山巍巍,周原膴膴。作为周礼之乡的马勺脸谱大师,“岐人张”——张选武的生命里离不开马勺脸谱,从他记事起,祖辈们就在画脸谱。祖辈直接把脸谱画在人脸上,这是每年正月十五耍社火不可或缺的元素。“脸谱是多种文化交织的集合体,我们熟知的有社火脸谱、戏曲脸谱,近现代一次偶然的机会把社火脸谱画在了马勺上,社火脸谱便脱离了人脸的束缚,就有了现在的马勺脸谱。”张先生讲,相传最初,周武王伐纣时期,大军行至麒麟山下,被驻守在山下的闻仲闻太师挡住了去路,姜子牙千思万虑,给士兵戴上了天兵天将的面具,报着天将的名字上阵叫骂,一个个威武凶煞,好似天兵下凡,闻太师不知真假,以为这是天意,便拔寨而逃。这件事传开了,民间便产生了画脸谱以驱疫逐鬼的传统,社火脸谱应运而生,且以岐山为最。

  马勺脸谱通常选用优质的桐木、椿木、桃木作为原料,通过手工一刀刀精心雕凿而成,其中以桃木为佳。张先生说:“老先人把桃木叫仙木,桃木是巨人夸父逐日渴死,手中之杖所化。更有传说,后羿被自己的徒弟逢蒙所杀,逢蒙暗算后羿的工具就是桃木杖。后羿死后上升为神,神名宗布。手牵猛虎,统领检查万鬼,为鬼王。鬼中凡有作恶之鬼,便会被猛虎吃掉,桃木可杀鬼王,当可避鬼。桃木辟邪的传说由此流传开来,这与马勺脸谱驱邪祈福的作用不谋而合。
  马勺雏形打磨完毕后,用丙烯给马勺上一层白颜料,晾干,用铅笔画出对称轴及人物造型大体轮廓,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描画上色。在平面上画图容易,但要在立体的马勺上画,还要讲究左右对称是件不容易的事。此外,一个马勺脸谱还要注重线条的曲度、粗细、浅重,兼顾色彩、图形等等多种元素。在西岐,懂得这门手艺的人已经不多。

      前后经过十二道工序,一个马勺脸谱才算完成。马勺经过手艺人的精雕细琢和勾勒上色,便脱胎换骨,被悬挂在厅堂居室,成了工艺品,也承载了扶正祛邪,镇妖降怪,祈福纳祥的古老传统。

  小时候,家里也挂有马勺脸谱,当时还疑惑地问大人为啥把面具挂墙上呀?与张先生交流才解开年少时的疑惑:马勺脸谱起源于石器时代的巫术假面。在周代被规范为国家级的礼仪制度,是穿透千年流传至今,最为古老的祈福纳祥、驱灾辟邪的文化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脸谱在世代的传承发展中,也不断进行着变异与创新。在秦汉时期,巫术面具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部分为宗教祭祀面具,另一部分则出现在娱乐表演中,成为了歌舞面具。社火脸谱发展到汉唐宋,由先前的祭祀面具转为涂面,其除魅辟邪的功用和意图一直在弱化,娱乐消遣的功能大为加强。至元明清时期,衍生出了戏曲脸谱。戏曲脸谱的产生,成为社火脸谱最终形成的重要基础,目前所见的社火脸谱,从内容、图式、色彩等方面均与早期秦腔脸谱类似,而马勺脸谱成了社火脸谱、戏曲脸谱的延续传承,更多了装饰作用,暗含人们的祈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张先生取下了挂于工作室墙上的“利市仙官”马勺脸谱说道:“‘利市’在俗语中是走运、吉利之意,又指买卖所得利润,所以利市仙官脸谱最受商人欢迎。”以绿、红、黄、蓝四色为基色外圆内方的铜钱是利市仙官的基本元素,绿色代表生机盎然,红色代表红红火火,黄色代表富贵吉祥,蓝色代表清澈无暇,这四色又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寓意四季来财。在脸谱的眼周围点缀的梅花,一点一滴,由小及大,寓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梅花香自苦寒来。此外,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还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其中,如在脸谱上画鱼,寓意年年有鱼(余),画上花瓶寓意平平安安,画上蝙蝠,取其谐音蝠(福)。完工的马勺尾部打上小孔,穿上一个中国结,更是锦上添花。饱含周礼文化于一身的马勺脸谱,充分显示出了周公故里、西岐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非凡智慧。 

  在张先生的诸多创作中,马勺脸谱的形状有了改变,但仍然体现着周礼元素。在直径40厘米的大型马勺四周,以八卦方位打上小孔,再在小孔中,插入小型马勺,对称均匀的小型马勺脸谱,使得周礼文化与周易文化相得益彰,它们的形式组合与鲜艳的色彩,使得马勺脸谱不仅仅是祈福纳祥的载体,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家庭装饰品。
  张先生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陕西工艺美术大师。他所创作的22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60件作品被陕西群众艺术馆收藏。张先生说:“设计对我来讲虽然很艰辛,但是我乐意做设计这一块,我做的每一个脸谱都精心设计,要问我的艺术风骨是啥,不学古人哪里有我,全学古人何处寻我。一直就秉承这种理念在做事”。

  看着这些精美的艺术佳品,不禁让人陷入沉思,在一个个精美的马勺脸谱背后是绵延不绝的民俗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纵观我们的近现代史,虽历经磨难却又屹立不倒。小时候不懂事,逢年过节图个热闹,长大了,这份热闹转变成了乡愁,融入血脉,成了内心最深层的东西。以马勺脸谱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是真正的“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情感记忆。这些“土”到根上,“烂”的掉渣的乡土文化,以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伴随着我们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着传承变异。就像马勺脸谱,从最早的巫术假面到戏曲脸谱,又到近现代的社火脸谱和装饰赠礼,世代相沿,积久而成。它渗透于物质、观念、心理、信仰和行为诸多方面,之所以能世世代代留存下来,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物态的,像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二是形态的,虽无法触摸,却能体会得到,如节日习俗、生活中的各种仪程和禁忌;三是神态的,这是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目中共同的中华民族情结。以脸谱为例,它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前缺食少穿,人们期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脸谱上画有麦穗、金鱼;战乱年代,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脸谱上画有瓶子谐音平平安安。

“岐人张”把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马勺脸谱,一般人把这当做挣钱的营生,而他把脸谱当作学问来做,还对脸谱背后的文化进行历史的、哲学的探讨,不断设立新命题,开拓新领域,甚至把小孩子喜爱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卡通人物都加入其中,融合多种文化元素为我所用。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看似枯燥乏味的艺术创作和文化研究是个苦差事,“岐人张”却乐在其中。我问他为何如此执着?“大概是热爱吧”。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此之外,还要有甘于寂寞,坐冷板凳的功夫。我知道和“岐人张”的马勺脸谱同行的还有刘爱萍,在西府这个历史积淀厚重的地域上,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工美大师、这些家族式的民间工美作坊虽然在逐年减少,但却不曾绝迹,过去是他们农闲时间以此手艺为添补家计,如今,他们用一个马勺脸谱传承历史,承载乡情。
 

  马勺,有形,脸谱,无边,西岐脸谱展现的民俗文化之美,让西府人有了一份长久的温暖。
 
 
 

  
友情链接
    • 主办单位:中共岐山县委组织部  地址:岐山县凤西路51号中共岐山县委大院
    • 推荐使用IE10以上版本浏览器及1280×720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陕西关天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
    •   陕ICP备11007109号-2  网站地图

岐山先锋微信公众号